您的位置: 首页 /学习园地/学经验/详细内容

北京大学加强基础学科建设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

来源:教育部网站 发布时间:2024-07-29 16:29:2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教育部简报〔2024〕第14期

  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,着力凝聚工作合力、创新培养模式、打造一流师资、强化原始创新、深化合作交流,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

  加强统筹谋划,凝聚基础学科建设工作合力。学校党委将2024年确定为“学科质量年”,研究出台学科质量提升行动计划,统筹谋划和推进落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。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领域,通过多种方式深入部门、院系开展调查研究,并围绕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进行集体研讨。召开全校学科高质量发展推进会,面向2030年“双一流”建设目标,树立真抓实干的导向,推动全校各院系、各学科借鉴国际对标高校经验,开展学科大讨论、大调研,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科发展路线图,加快破解学科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,形成长效工作机制。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,坚持多部门联动,分层分类做好不同学科的政策和资源配置,完善和加强对基础学科的稳定支持机制,赋予相关院系更大自主权,推动基础学科加快冲击世界顶尖。

  强化目标导向,创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。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聚焦成长成才核心目标,努力培养好每一位学生,切实发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。在本科教育层面,推进“拔尖计划2.0”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和系列“101计划”实施工作;开展数学英才班、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,主动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,提早发现具有突出潜质的优秀生源,并探索完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。在研究生教育层面,以数理化生4个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建设为抓手,构建高水平博士生培养体系;面向国家关键急需领域,设立科研博士支持计划、人文社科专项计划,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,与多个国家实验室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,与行业龙头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30余份,推动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协同育人;加强对获得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学生的跟踪培养,鼓励更多学生潜心投入基础研究。如,力学学科启动前沿工程博士招生和机械工业软件班专业硕士招生,并实施学术博士—工程博士共组攻关团队的新机制,鼓励专学共育。

  着力引育并举,集聚基础学科一流师资队伍。充分发挥国家高水平人才项目的引领作用,健全博雅人才计划体系,把海外引才作为重点,抓住海外人才回流的黄金窗口期,不断充实国家的人才增量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,结合基础学科特点,在强调高质量学术代表作的同时,探索从多维度进行综合学术评价,新体制教师预聘期可根据学科情况从6年延长到8—9年。设置“精准支持”项目,统筹多渠道资源,基本实现对基础学科人才“全覆盖”支持。大力推动基础学科团队建设,出台理工科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试点方案,加快构建以领军人才为龙头、高水平团队为支撑的科技攻关战略。重视对青年学者的激励与培养,开展体系化教育培训,选树先进教师典型,发挥学术领军人才的“虹吸效应”汇聚青年拔尖人才,通过各类人才计划支持基础学科的青年人才挑大梁、当主角。如,数学学科建立全球顶尖师资库,在重点领域形成了合理的老、中、青三代人才架构。

  聚焦优势方向,培育基础学科研究创新成果。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“两条腿走路”,形成“筑牢基础研究、深化学科交叉、加强有组织科研”的科技创新体系。针对基础研究投入大、周期长、不确定性较高的特点,不断健全科技评价激励、成果应用转化、科技人员薪酬福利等制度。成立“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基地管理委员会”,强化前沿科学中心、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基础研究类重点平台建设,全力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,在怀柔科学城牵头建设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、激光加速创新中心、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,打造有组织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。积极开展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,主动发掘技术问题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,拓展产学研用全链条,实现基础研究“从0到1”“从1到N”的跨越。立足基础研究深厚和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优势,长期推动不同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融合,布局建设跨学科研究机构,并通过集群聘任、项目引导等措施,开展跨学科、跨院系、跨学部的有组织基础研究。如,物理学科增设高能量密度物理、复杂与生命系统物理等专业,在原子尺度水科学等方向做出原创性、颠覆性成果。

  厚植学术生态,深化基础学科国际合作交流。以“涵育学术、激活思想”为宗旨,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,搭建国内外学者交流研讨和成果发布平台。以“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”为总主题,连续二十年举办北京论坛,在历史、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举办多场高端学术对话,推动构建更加多元、均衡的新型国际思想文化秩序。与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交流关系,并与8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保持紧密合作。延揽国际顶尖学者和优秀生源,建设全球顶尖专家人才库,用好北大“国际学者在线服务平台”,加强“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交流实践基地”建设,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。邀请国内外近30所大学,联合发起成立“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”,共同应对数智时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。加强基础研究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,通过承担联合科技攻关项目、组织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,不断深化与全球顶尖大学、研究机构的实质性科技合作。如,化学学科通过邀请国际著名学者来访交流、设立国际暑期合作项目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方式营造国际化学术氛围,提升学生国际视野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
  • 相山校区
   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
  • 滨湖校区
  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
  • 微信二维码
    扫一扫关注我!
    微信公众号
  • 智慧校园二维码
    扫一扫关注我!
    智慧校园
Baidu
map